制作设计图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,需要结合创意、工具和流程。以下是分步骤的通用指南,适用于平面设计、UI/UX、建筑设计等多种场景:
1. 明确设计目标
- 需求分析:确定用途(海报/网页/产品模型)、受众群体、核心信息。
- 关键指标:尺寸(如A4/手机屏幕/印刷分辨率)、交付格式(PNG/PDF/SVG)、技术限制(如网页加载速度)。
- 案例参考:通过Pinterest、Behance或行业竞品寻找对标风格。
2. 草图与框架设计
- 手绘草图:快速勾勒布局(如网页的F型结构、海报的视觉动线)。
- 线框图(Wireframe):用工具如Figma、Adobe XD绘制低保真框架,标注功能分区。
- 流程图:适用于交互设计(如用户点击按钮后的跳转路径)。
3. 选择专业工具
- 平面设计:Adobe Photoshop(位图)、Illustrator(矢量)、Canva(模板化)。
- UI/UX:Figma(协作)、Sketch(Mac专用)、Axure(高保真原型)。
- 3D/工程:AutoCAD(建筑)、SketchUp(简易建模)、Blender(免费三维)。
- 在线工具:Figma(浏览器直接使用)、Lucidchart(流程图)。
4. 设计核心元素
- 色彩系统:使用Adobe Color提取配色方案,注意对比度(WCAG标准)。
- 字体搭配:标题用无衬线体(如Montserrat),正文用可读性高的字体(如Roboto)。
- 图像处理:调整分辨率(印刷300dpi,屏幕72dpi),去背景用Remove.bg工具。
- 图标与素材:推荐Iconfinder(矢量图标)、Unsplash(免费高清图)。
5. 应用设计原则
- 对齐与间距:网格系统(如12列栅格)、间距倍数(8px基准)。
- 视觉层次:通过字号(标题36px/正文16px)、色彩明暗引导视线。
- 一致性:建立设计规范(Style Guide),包括按钮样式、阴影参数。
6. 原型与测试
- 可交互原型:用Figma制作点击动效,InVision展示页面跳转。
- 用户测试:A/B测试不同版本,收集反馈(工具:UserTesting)。
- 技术验证:开发确认设计可行性(如动效是否影响性能)。
7. 输出与交付
- 切图标注:用Zeplin自动生成CSS代码,标注间距和色值。
- 多格式导出:提供源文件(PSD/AI)、PDF展示稿、WebP压缩格式。
- 印刷注意:转为CMYK模式,添加出血区域(通常3mm)。
常见问题与技巧
- 灵感枯竭:用Dribbble每日精选、Muzli插件获取趋势。
- 版权风险:商用字体检查(如字客网),图片用CC0协议资源。
- 响应式设计:使用Figma的Auto Layout功能适配多屏幕。
工具效率提升
- 插件生态:Photoshop用「Pexels」快速插图,Figma用「Content Reel」填充占位文本。
- 协作技巧:Figma评论功能标注问题,版本历史回溯修改。
通过以上步骤,即使是新手也能系统化完成设计图。关键是多迭代:设计→测试→优化,逐步提升专业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