孵化鸡蛋需要控制温度、湿度、通风和定期翻动鸡蛋,以下是详细步骤:
一、自然孵化(母鸡孵蛋)
选择母鸡
- 挑选有“抱窝”行为的母鸡(通常表现为赖在窝里、羽毛蓬松、发出咕咕声)。
- 土鸡品种更擅长孵蛋,肉鸡或蛋鸡可能无此习性。
准备巢箱
- 用木箱或草筐制作,铺上柔软干草或碎布。
- 放置于安静、避光、通风且安全(防猫狗)的位置。
放入鸡蛋
- 选择新鲜受精蛋(普通市售鸡蛋通常未受精,需从养殖场或种鸡处获取)。
- 一次放10-15枚鸡蛋,确保母鸡能完全覆盖。
孵化管理
- 温度:母鸡体温会自然维持37.5-38°C,无需人工调节。
- 湿度:环境湿度保持50-60%,干燥时可放湿布增湿。
- 检查鸡蛋:5-7天后用手电筒照蛋,剔除未受精(无血丝)或死胎(血环)的蛋。
- 补充母鸡饮食:每天提供一次食物和水,避免母鸡过度虚弱。
出壳期(约21天)
- 第19天起停止翻蛋,保持安静。
- 小鸡出壳时避免人为干预,仅需清理蛋壳碎片。
二、人工孵化(使用孵化器)
准备工具
- 专业孵化器(或自制保温箱+温控器+湿度计+翻蛋架)。
- 受精鸡蛋(需确认来源,普通鸡蛋无法孵化)。
设定参数
- 温度:恒温37.5-37.8°C(误差不超过0.5°C)。
- 湿度:
- 第1-18天:45-50%
- 第19-21天(出壳期):65-70%
- 通风:孵化器需有气孔,避免二氧化碳积聚。
日常管理
- 翻蛋:每天翻动鸡蛋4-6次,防止胚胎粘连(自动孵化器可定时翻蛋)。
- 照蛋检查:
- 第5-7天:剔除未受精蛋(透光无血丝)。
- 第10-12天:观察胚胎发育(血管清晰、有胎动)。
- 第18天:停止翻蛋,准备出壳。
破壳与出雏
- 第19-21天,小鸡开始啄壳,保持湿度至70%。
- 若24小时未完全破壳,可小心扩大气孔,但避免强行剥壳。
- 出壳后留在孵化器内12-24小时,待羽毛干燥再移出。
三、注意事项
- 卫生:孵化前用温水(不超40°C)轻擦蛋壳,避免污染。
- 避免震动:鸡蛋放置后减少移动,剧烈震动会损伤胚胎。
- 应急处理
- 停电:短时间可用热水袋保温,长时间需转移至温暖环境。
- 湿度不足:喷温水或放湿毛巾。
- 失败原因:温度/湿度波动、未受精蛋、翻蛋不足、通风不良。
成功率提示:自然孵化率通常高于人工孵化(可达80%以上),人工孵化需严格控温控湿。初次尝试建议少量鸡蛋,积累经验后再扩大规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