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鉴别原石的真伪与处理痕迹?

  鉴别原石需要结合外观观察、物理特性以及专业检测手段,以下是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:


一、基础观察法

  1. 颜色与光泽

    • 天然特征:天然原石颜色自然过渡,常见色带、色根(如翡翠的“翠性”)。
    • 异常表现:染色原石颜色浮于表面,裂隙处颜色堆积,紫外灯下可能发荧光。
  2. 表面纹理

    • 风化痕迹:天然原石表皮常有砂粒感或凹凸不平的风化纹(如翡翠的“蟒带”)。
    • 人工痕迹:酸洗过的原石表面可能泛白、结构松散;注胶处可见胶状光泽或气泡。
  3. 打光观察

    • 透光性:用手电筒(白光)贴近原石,观察内部结构:
      • 玉石:透光均匀,可见纤维交织结构(如和田玉)。
      • 石英类:可能出现“星光”或“猫眼”效应。
    • 裂隙与杂质:透光下可见天然包裹体(如水晶的“绵”),人工处理品可能裂隙过多或被填充。

二、物理性质测试

  1. 硬度简易测试

    • 莫氏硬度参考
      • 指甲(2.5)能划动:滑石、石膏。
      • 小刀(5.5)划不动:石英(7)、刚玉(9)。
    • 注意:测试选隐蔽位置,避免破坏原石价值。
  2. 密度与手感

    • 掂重法:翡翠(3.33g/cm³)比普通岩石重;琥珀(1.08g/cm³)轻于盐水可浮起。
    • 触感:和田玉油润,玛瑙冰凉,树脂仿制品温感明显。

三、识别常见造假手段

  1. 染色处理

    • 用棉签蘸酒精擦拭,若掉色则为染色(如染色石英岩冒充翡翠)。
    • 观察裂隙:颜色沿裂隙加深为染色迹象。
  2. 注胶/填充

    • 放大镜下可见表面龟裂纹或内部胶状物(B货翡翠典型特征)。
    • 紫外灯照射:注胶处可能发蓝白色荧光。
  3. 拼接原石

    • 检查接缝:胶水粘合处可能有气泡或光泽差异。
    • 透光观察:拼接部分结构突然变化。

四、专业检测建议

  1. 工具辅助

    • 放大镜/显微镜:观察表面酸蚀网纹、内部晶体结构。
    • 折射仪:测折射率区分宝石种类(如钻石2.42,水晶1.54)。
    • 密度测量:静水称重法计算密度。
  2. 机构鉴定

    • 权威证书:GIA(钻石)、NGTC(国检)等机构出具鉴定证书。
    • 光谱分析:红外光谱仪检测有机物(如注胶),拉曼光谱鉴定矿物成分。

五、购买注意事项

  • 渠道选择:优先选择正规珠宝展、有资质的矿物市场,避免地摊捡漏。
  • 价格警惕:高价品种(翡翠、和田玉)若价格过低,大概率存在问题。
  • 证书验证:扫描证书二维码核对信息,注意是否为“处理”或“合成”。

六、分类型鉴别要点

  1. 翡翠原石

    • 看皮壳:老坑种皮薄紧实,新坑种疏松。
    • 雾层:白雾通常种老,红/黄雾可能出高色。
  2. 水晶原石

    • 天然水晶常有“绵裂”,合成水晶过于纯净或有籽晶片。
  3. 琥珀原石

    • 盐水测试:真琥珀浮于饱和盐水,塑料下沉。
    • 热针触探:天然琥珀散发松香味,塑料刺鼻。

总结:原石鉴别需综合经验与科学手段,新手建议从低价值品种入手学习,高价值原石务必送检专业机构。记住口诀:“色匀纹自然,质重声清脆,疑点必深究,证书保心安。”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